• 231281172051-00-2023-06-0543
  • 其他
  • 安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达市贯彻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 (2022-2035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 安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安政办发〔2023〕4号
  • 2023-06-05
  • 2023-06-05

安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达市贯彻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 (2022-2035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日期:2023-06-05 来源:  访问量:
字号:

安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安达市贯彻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
(2022-2035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中省市直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提升气象服务能力,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将《安达市贯彻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安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2月10日

安达市贯彻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

(2022-2035年)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根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实施方案〉的通知》(黑政发〔2022〕20号)和《绥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绥化市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实施方案的通知》(绥政发〔2023〕4号)要求,推动《安达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助力安达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安政发〔2021〕67号) 落实落细,全面提升气象服务能力,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以及关于东北振兴和气象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为导向,加快推进高质量气象现代化建设,助力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围绕绥化市委厚植“五个优势”、赋能“三篇文章”、加快“三个提升”、优化“四个环境”的决策部署,聚焦“一个突破、两个翻番、三个高于、四个争创”的总体目标,按照安达市委“走好五条路、打好五张牌”工作要求,助力安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中提供坚实有力的气象保障。

(二)总体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适应安达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趋利避害并举的现代气象科技创新体系、服务体系、业务体系和管理体系,精密监测、精准预报、精细服务的水平不断提升。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到80%以上,暴雨预警准确率达到92%以上,气象服务公众覆盖率达95%以上,气象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增强。气象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整体实力达到绥化先进水平,在生态建设、粮食安全、智慧气象服务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全市防御气象灾害风险能力不断提升。到2035年,气象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更加深入,更加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基本实现,气象对安达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支撑与服务保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二、主要任务

(一)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1.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健全分灾种、分重点行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发展精细化城市排水、清冰雪、道路安全气象保障服务,加强台风、暴雨、暴雪、大风、低温、冰雹、霜冻、大雾等高影响天气和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险预报预警能力建设。

2.增强气象防灾减灾防御应对能力。做好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科学评估分灾种、分区域、分行业的气象灾害风险,推进普查及区划成果在重大规划编制、城乡建设、灾害评估、金融保险方面的应用。加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编制和设施建设,根据气象灾害影响修订基础设施标准、优化防御措施,提升重点区域、敏感行业基础设施设防灾水平和承灾能力。统筹制定气象灾害预警发布规程,建立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绿色通道”制度。实施“网格+气象”行动,将气象防灾减灾纳入乡镇、街道等基层网格化管理。加强科普宣传教育,提升党政领导干部和群众气象防灾减灾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将气象科普工作纳入各级综合科普体系和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计划。加强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演练。

3.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体制机制建设。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各级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完善递进式气象灾害预警服务机制。定期开展气象灾害防御水平评估,加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完善气象灾害风险转移制度。

4. 强化防雷安全监管。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防雷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将防雷安全监管纳入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体系,落实各部门安全监管责任,建立防雷安全监管协调机制,发挥各行业部门防雷安全监管作用。将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品场所雷电防护装置设计审核、竣工验收许可纳入项目投入、建设审批流程。

(二)提升气象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水平

1.完善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应用新一轮全省积温带区划成果,开展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品种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服务种植结构调整。聚焦高质量发展,推动高标准农田气象监测站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气象预报预估技术,提高粮食作物优质稳产气象保障能力。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预报预测,做好病虫害防治气象服务。推动优质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打造“龙江气候好产品”品牌。

2.增强行业气象保障能力。推动气象服务深度融入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探索分灾种、分路段的精细化交通气象服务,强化气象与公安、交通等部门的合作,合力推进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优化提升工作。推进气象物流产业合作,探索仓储、运输等气象要素定制化专业服务。开展能源安全气象预报预警,做好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调度精细化气象服务。强化旅游开发、旅游出行安全气象服务。为我市打造“实力产业之城、美丽宜居之城”提供气象服务保障。

3.加大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气象与涉农部门合作,完善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体系,提升农业应对中长期气候变化能力和现代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全力做好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提供个性化、直通式的气象服务,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气象服务保障。

4.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气象服务,提高大气污染气象条件监测预报预警水平,强化面向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的气象服务,建立气象、生态环境等部门数据共享、会商研判、应急联动机制,提高重污染天气和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气象保障能力。

5.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支撑。开展气候资源普查和开发利用工作,将气候可行性论证结果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内容。依法开展面向国土空间规划、区域开发等重大规划以及能源、交通、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重点工程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加强我市太阳能、风能、生物能资源开发利用气象支撑,最大程度发挥气候资源效益。

6.完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明确各乡(镇)政府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健全人工影响天气投入保障机制。提高人工影响天气安全保障和机动作业能力。完善人工影响天气指挥和作业体系,增强粮食主产区、经济作物保护区、林草产业区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

(三)加强气象基础能力建设

1.建设精密气象监测系统。优化气象监测站网布局,升级和改造多要素自动气象站,不断提升农业、交通、旅游等气象综合监测能力。持续完善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统筹行业气象观测站网,推动数据共享。依法加大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力度。

2.强化精准气象预报能力。大力发展精细化预报、灾害性天气预警、气候预测等技术。健全市县协同联动、集约优化、智能高效的市县预报预警业务体系。建立无缝隙、全覆盖、精准化、智能化的预报业务体系,逐步提升“五个一”精准预报能力,努力实现提前1小时预警局部地区强天气、提前1天预报逐小时天气、提前1周预报灾害性天气、提前1个月预报重大天气过程。完善预警检验、技术总结、天气过程复盘总结等质量管理体系。

3.加强服务精细供给。发展智慧气象服务系统,创新公共气象服务供给模式,推进气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推进微信、抖音等融媒体气象服务矩阵建设。推进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加强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渠道建设,增强农民、老年人等群体获取气象信息的便捷性,扩大气象服务覆盖面。

4.提升信息化基础能力。推进气象信息化系统工程,加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发挥气象数据在数字经济、防灾减灾、粮食安全、污染防治、绿色发展、生态修复等领域的作用。升级改造气象通信网络,提升气象信息网络和数据安全防护能力。

5.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将气象人才培养统筹纳入地方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批气象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打造具有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支持气象人才享受当地人才优惠政策。对在全市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气象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气象部门和地方政府双重领导优势,将气象事业发展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工作绩效管理,统筹做好资金、用地、人才等政策支持和项目安排工作。

(二)统筹规划布局。科学编制实施气象设施布局和建设规划,推进气象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开放共享。深化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气象服务供需适配、主体多元。建立相关行业气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将各部门各行业自建的气象探测设施纳入国家气象观测网络,由气象部门实行统一规划和监督协调。

(三)加强法治建设。依法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实施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统一发布制度,加强防雷安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监管。

(四)加强投入保障。加强对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完善升级迭代及运行维护机制,支持气象基础能力建设。落实好气象部门工作人员地方绩效考核等津补贴待遇政策,按规定做好相关经费支撑保障。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推动安达气象高质量发展。

文字解读:《安达市贯彻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实施方案》的政策解读

关联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