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达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 2023-01-31

安达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日期:2023-01-31 来源:发展和改革局 访问量:
字号:

安达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及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3年1月8日在市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安达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陈海军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安达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新发展理念,全力克服疫情反复、外部环境超预期变化等不利因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民生保障不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189.5亿元,同比增长4.2%;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6.22亿元,可比口径下降23.22%;固定资产投资实现45.06亿元,同比增长10.6%;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6.48亿元,同比下降3.6%;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实现2000万元,同比下降59.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预计实现33338元和22083元,分别同比增长7%和8%。

(一)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年落实农作物播种面积208万亩,粮食产量预计实现25.2亿斤,实现十九连丰;进一步加强黑土耕地保护,建成黑土地保护利用示范区60万亩,实施“三减”面积110万亩,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秸秆还田利用率达到65%以上。畜牧养殖量质齐升,规模化养殖场发展到57家,奶牛、肉牛、生猪、羊、禽存(出)栏量分别达到5.24万头、7.9万头、86.6万头、27.6万只、656.4万羽,全市肉类产量10.1万吨,鲜奶产量28.76万吨。农业基础提质增效,新建高标准农田15.7万亩,农业生产托管代耕面积101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7.47%。

工业发展稳中有进。全市新增规上企业15家,总数达到73家,预计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88亿元,同比增长22%;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4家,佳宜宏大获评全省数字化(智能)企业示范车间,吉地油服获批全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入选全省民营高新技术企业50强。加快推进园区提档升级,投资8.93亿元,推进园区“十大工程”,精细化工产业园获得全省园区和风险等级评定“双第一”,危化品产业转移专项整治综合评分跃升全国第8,园区企业发展到159家、预计总产值突破230亿元。

商贸服务有序恢复。开展商场、超市、农特产品企业线上线下“全城联动”促消费活动,促进消费回补;建设东北电商直播共享基地,孵化个体直播930户,入驻企业14家,创新的“直播小铺”带货模式,预计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3.85亿元,网络零售额1.67亿元;物流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登记注册的物流企业达465家,物流车辆7241台,物流价格实现全省最低,预计税收实现8500万元。

(二)招商引资量质齐升,重点项目顺利攻坚

招大引强势头强劲。以构建“4+N”产业体系为重点,聚焦“四新”产业链条,持续开展图谱招商、专班招商,全年成功签约华能投资70亿元百万千瓦级基地、兴达化工投资50亿元化工产品储运、华清农业投资16.4亿元生物技术改良盐碱地等项目60个,签约额达195.8亿元,预计实际利用内资可实现20.5亿元。

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坚持发挥投资有效拉动作用,克服疫情等不利因素,全力推进省市县重点项目建设,今年我市52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全部开复工,开复工率达到100%;完成投资40.44亿元,投资完成率达到139.65%;资金到位率100%;竣工项目28个,竣工率达到116.67%,四率完成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应进必进”,99.1%的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全面推行“一网通办”,全市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到100%、全流程网办率90.7%;在卧里屯镇、升平镇、任民镇三个重点镇率先推出“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实施产业项目“一站式审批”模式和工程项目审批“47+6”模式,积极开展“政商交流”活动26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38项。安达荣获全省唯一全国最具投资热力百强县殊荣。

(三)城乡面貌增颜提质,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城市建设宜业宜居。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改造小区9个,惠及4016户。完成54个小区二次供水设施及管线维修改造,惠及居民3万户;高质量完成人民公园改造一期工程。北兴路新建桥梁道路、神牛路道路延伸、供热老旧管网改造、棚改小区燃气和排水管道升级等项目相继启动实施。加强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及安全隐患排查,累计清理乱贴乱画、乱堆乱放等情况2000余处;开展城区绿化行动,全年新增城区绿化面积4.39万平方米。

乡村振兴多点发力。按照“一个返贫致贫都不能有”的工作要求,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人口和监测人口就业人数1188人,安置公益岗位654个,脱贫人口年均收入1.5万元,较去年增加1876.4元。推进“清化收”专项行动,村集体累计增收2716万元,93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万元以上。通过村民自治改变陈规陋习,提高乡村治理水平,累计下发宣传单2.5万份,改厕明白纸8000余张。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年累计出动车辆1.46万台次,人员2.5万人次,清理积存垃圾60余万吨,清理畜禽养殖粪污105吨,“脏、乱、差”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生态文明不断加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阶段性整改任务全面完成。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全年优良天数达到324天。持续推进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全年淘汰非电锅炉和工业窑炉12台,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10台。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实施吉星岗干渠污染水体综合整治项目,建设日处理100吨污水处理设施1座。深入开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通过控源截污、清理面源污染、投放生物制剂等方式,治理消除农村黑臭水体16条,生态环境质量全方位改善。

(四)持续改善民生保障,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社会保障扎实有力。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市新增参保人员5035人,发放养老金16亿元,支出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基金3亿元。发放低保、特困、孤残等救助资金1.33亿元。执行“援企稳岗”政策,149家企业享受补贴371.3万元,惠及职工7512人。扎实做好“稳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4234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526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817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150万元,带动就业人数304人。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加快发展普惠学前教育,落实100名幼师招聘计划,省新“三率”全面达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高中异地新建、和平小学扩建、实验幼儿园等教育工程加快建设。高效开展课后服务,“双减”政策有序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高考一本进段率达到50%、本科进段率达到95.5%;职教实现升学、就业大满贯。公共卫生显著提升,完成市医院搬迁、传染病区新建和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改建,市医院入选全国“千县工程”,妇幼保健院获批全国机构机制创新工作试点县。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举办“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美丽安达 百合之夏”第八届群众文化艺术节,开展“赏冰乐雪”“百万青少年上冰雪”等系列活动,丰富群众文体生活。

社会治理有效提升。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三年整治行动,扎实推进“安全生产百日攻坚”“安全生产大检查”等活动,第一轮国检反馈205个问题全部整改完成。实施信访积案化解“百日攻坚战”,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化解,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任务。扎实推进“八五”普法,巩固政法干警教育整顿成果,防范化解国家安全、意识形态、网络舆情和金融领域等风险。坚持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开展“核心使命-2022”系列战役和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全市社会治安形势呈现良好态势。

此外,国防动员、民族宗教、市志档案、妇女儿童、审计统计、双拥慈善、扶残助残、电力通讯、人防供销、气象外事、退役军人优抚等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一是受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位及国内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冲击,部分经济指标增速低于年初预期。二是产业结构不够优、重大项目不多的问题依然突出,龙头企业数量偏少、带动作用不强,传统产业占比较大,新兴产业支撑不足,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不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仍较艰辛。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建议202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

——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三、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

(一)加快产业转型突破,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

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坚定不移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重中之重,着力提升粮食综合产能,确保全年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稳中有增。力争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5.5万亩。继续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力争达到170万亩。继续推广“三减”、推广“4090”模式、玉米标准化栽培等农业新技术。继续实施“两牛一猪一羊一禽”工程,持续扩大奶牛、肉牛、湖羊、生猪等养殖规模。全力招引农业产业化项目,加快安牛集团奶肉牛全产业链一体化项目实施,力争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12亿元,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全力推进工业提质增效。坚持提速增效、量质齐升,开展工业经济提振专项行动,加快石化、乳肉食品、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延链强链补链,着力引进一批“链主”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加快推进安瑞佳重组,积极争取新勘探区块油气开采子公司落户安达,力争2023年,新增规上企业5家以上。充分利用开发区现有优势,探索“飞地经济”“伙伴园区”等合作机制,引导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交流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力争开发区总产值突破260亿元。

全力推进服务业恢复向好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全方位助力餐饮零售、交通物流、养老托育等市场主体恢复元气,组织开展美食节、音乐节、啤酒节等主题消费活动,落实好政府消费券发放工作,积极盘活万和商城、世福会商都和铁西蔬菜大市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力争全年电商交易额增幅15%以上。扶持昊锐、正点等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引进新希望集团落户安达,盘活北方商谷安达国际物流城,力争全年物流产业对经济贡献率达10%以上。推动旅游纵深发展,提升古大湖“渔歌唱晚”、太平庄“知青滋味”、卧里屯“王府马场”等网红打卡的影响力,力争打造AAA级景区3个以上。

(二)加快项目招引突破,激发县域发展新动能

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围绕“4+N”主导产业项目和“四新”产业链条,深耕产业链条招商,紧盯江浙沪、京津冀等重点区域,积极开展“天南地北安达人”“百名浙商进安达”“百亿资本投安达”等域内外招商活动,迅速掀起“大招商、招大商,大引资、引大资”热潮,聚力项目转化,提升“引进来”质量效益。力争全年产业项目签约额超200亿元,实际利用内资超20亿元。

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坚持无中生有、有中培优,紧盯政策、聚焦优势,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和融资支持。加快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项目建设,全面扩大全市投资规模,谋划储备2023年重点实施项目100个,总投资162亿元,其中省重点项目15个、市县重点项目85个。落实落细包联企业和项目制度,推动项目快启动、快建设、快投产、快见效,确保“开春即开工”项目50个以上,力争全年按期竣工项目34个,完成投资45.41亿元。

(三)加快区域协调突破,实现城乡融合新成效

  持续打造品质城市。统筹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市医院家属楼、高中家属楼、六一小学家属楼等老旧小区7个,改造面积5.26万平方米;全力实施42公里供水复线工程,推进北兴路、神牛路续建、人民公园二期等项目,继续实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逐步实施城市排水管网改造,加快燃气入户改造,力争新增燃气入户1万户。加强物业小区管理,大力开展噪音扬尘、私搭乱建、乱停乱放、乱贴乱画、无序养宠等专项整治。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优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发挥好市级产业带贫作用,解决持续增收问题,确保脱贫人口每年收入增幅在10%以上。充分利用好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加大对基础设施薄弱村屯倾斜,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计划修建农村道路120公里,继续推进农村室内水冲式户厕改造,农村危房做到应改尽改。深化推进“清化收”工作,不断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继续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立健全村庄保洁制度、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深入推进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和就地资源化利用,全面提升村庄保洁能力和治理水平。

(四)加快民生保障突破,提升人民福祉新水平

健全社会保障。突出抓好稳就业工作,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积极推进创业带动就业,举办好“就业大集”“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活动,着力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力争全年就业新增3500人以上,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稳步推进社会保险征缴扩面,落实异地就医结算,提升医保服务质效。进一步加强城乡低保规范管理,切实做好临时救助和医疗救助工作。强化价格监测预警,及时落实好价格补助联动机制,保持价格水平稳定。

做好社会事业。加快推进安达高中、兴华学校、兴华幼儿园等项目建设,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特色多元、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老年教育规模扩大、特殊教育全面保障,促进全市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建设中西医结合医院,加快推进市医院“千县工程”,深化妇幼保健院管理机制创新,促进医疗资源扩容提质和合理布局。举办“百万青少年上冰雪”、群众艺术节、市运会等文体活动,不断完善文化设施,大力推进全民健身,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加强社会治理。稳步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强市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工作站)建设。加快“法治安达”建设,深入实施“八五”普法,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加快“平安安达”建设,依法打击违法犯罪,保持社会治安形势长期向好。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和信访积案化解,确保全年信访工作综合绩效正向排名进入全市上游位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善风险预防控制体系,深入落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此外,继续做好国防动员、防震减灾、扫黑除恶、妇女儿童、残疾人保障等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本次大会通过的各项决议,为奋力谱写现代化安达建设而努力奋斗!

相关解读:关于《安达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的起草说明

关联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